Workflow
低俗广告引流硅胶娃娃,“流动牛皮癣”纠缠共享单车
新京报·2025-05-06 21:55

共享单车小广告问题现状 - 北京多处商圈、地铁站、学校及居民区的共享单车集中停放区出现大量违法小广告,涉及成人服务、涉黄网址、代开发票等内容,部分区域每10辆车中有近半数被喷涂[1][2] - 小广告形式从粘贴纸质升级为盖戳与喷涂式,更难清理,清理过程易对车辆座椅造成划痕[1][4] - 客流越大、越热闹的地方,共享单车上的小广告就越密集[3] 小广告对行业及公司的影响 - 小广告导致车辆外观脏乱,影响公司形象和市民用车体验,增加了企业的运维管理成本和清理成本[1][4] - 共享单车企业需投入额外人力物力清理广告,仅2024年北京市骑行全行业就清理了小广告900万张[13] - 部分非法小广告直接覆盖共享单车扫码区,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5] 小广告背后的商业模式与风险 - 小广告中频繁出现“成人体验馆”、“解压体验馆”等字样,通过扫码可关联至微信公众号及客服,宣称提供“无接触式”硅胶娃娃体验服务[7][12] - 这些体验馆多藏身于商住两用公寓楼宇,线上平台有大量推送,部分商户未展示经营执照,注册信息多为“个体工商户”[8][9] - 经营者以高回报为噱头招揽加盟商,声称项目属于“风口”,成本低,并利用共享单车小广告、线上公众号、短视频等多种手段引流[9] 行业应对措施与挑战 - 共享单车企业专门组建运维团队负责小广告清理,配备专用工具,并安排专人每天进行多轮巡查,形成日常工作机制[13] - 公司正研发推动车辆涂层升级迭代,使用新型防粘贴涂层,以降低小广告附着性,便于清理[13] - 小广告张贴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张贴者多为受雇人员趁夜间或人流密集时出手,导致企业监控难覆盖,取证难度高,清理工作治标难治本[13] 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定性 - 共享单车上的涉黄广告可能触犯刑法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未经许可张贴广告违反《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可处以罚款[15] - “成人体验馆”若存在未取得合法执照、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或不核实消费者年龄,则违反相关法律;若提供“陪侍”或线上招嫖引流,可能构成组织卖淫罪[15] - 擅自散发涉黄广告可处罚款和行政拘留,损害共享单车企业权益需承担赔偿责任,涉及诈骗可能构成诈骗罪或非法经营罪[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