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五代人共绣芬芳
人民日报·2025-05-07 06:12

非遗传承与创新 - 王秀英作为徐州香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10岁开始制作香包,至今已有70余年,创作了《公子香帽》《鸳鸯戏水》等优秀作品 [2][3] - 王秀英的儿子孙建和儿媳从音乐教师转型为香包传承人,通过参加非遗研修培训计划,创新制作出"真棒"香包,采用丝绸布料和薰衣草填充,广受欢迎 [4] - 第五代传承人孙歌尧运用明暗缲针、3D打版等技术,将香包设计成钥匙扣、胸针、手机挂件等便携款式,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结合 [5] 家族传承与技艺发展 - 王秀英的外婆、母亲传授她香包技艺,之后她又将技艺传给儿子孙建和孙女孙歌尧,形成家族五代传承体系 [2][3][4] - 孙歌尧在修复"八鸡香篮"过程中被传统技艺的美震撼,决心投身非遗传承,该作品现收藏于中国非遗馆 [5] - 家族成员通过工作室和培训活动扩大香包制作技艺的传播范围,确保技艺不会失传 [4][5] 政府支持与商业化探索 - 当地政府在潘安湖湿地公园为王秀英提供门面房作为香包工作室,推动非遗商业化运营 [4] - 孙建夫妇通过系统学习非遗管理知识,解决了工作室经营难题,并成功推出创新产品 [4] - 孙歌尧团队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提升了徐州香包的市场吸引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