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流转的每个环节都该“扎紧篱笆”
北京青年报·2025-05-07 07:55
医疗信息泄露现状 - 医疗信息泄露已形成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包括明星病历外泄和普通患者就诊记录被贩卖 [1] - 一条产妇信息售价50元,一份完整的医疗记录标价上千元 [1] - 外包服务商、内部员工、黑客攻击、公共终端等多个环节都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渠道 [1] - 医疗信息泄露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强,可能导致精准营销困扰或成为犯罪工具 [1] 治理医疗信息泄露的困境 - 尽管我国已建立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法律保护机制,但落实过程中存在短板漏洞 [2] - 不少单位对医疗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缺乏清晰的隐私界定标准,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2] - 医疗信息泄露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法律代价可能低于违法收入 [2] - 司法实践中多处罚直接责任人,很少追究管理者连带责任,法律惩戒震慑效应受限 [2] 医疗信息泄露的解决方案 - 医疗机构应采用算法加密技术,对敏感字段实施全链条动态脱敏处理 [3] - 建立医疗信息分层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各科室只能访问必要数据 [3] -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隐私保护培训,提升保护患者隐私意识 [3] - 执法司法部门应加大对涉医疗信息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拓展追责范围 [3] - 发布典型案例,起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3] - 需要责任合力,每一名从业人员都应成为医疗隐私的守护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