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中国“看到了未来”(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05-08 06:2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总投资超百亿元,可容纳数万名研发人员,被外媒评价为"真正的明日世界"[1] - 比亚迪截至2024年末累计研发投入达1800亿元,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高端化、智能化转型[2]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突破3.6万亿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显示产业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型趋势[2] 外资企业布局 - 嘉士伯佛山三水生产基地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一年半,反映外资企业加速在华业务扩张[3] - 华南美国商会指出外资企业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将其视为"最具活力的长期增长市场"[3] - 外企在华增资扩产速度加快,半年内完成谈判签约流程,体现对营商环境认可[3] 产业链韧性 - 义乌企业通过开放客户网络、生产协作等方式应对冲击,形成商业合作新模式[3] - 行业协会与电商平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3] - 中国被描述为全球产业链"连接器"和商业信心"稳定器",吸引要素资源能力持续提升[4] 技术竞争格局 - 华为研发中心被视为对美国技术遏制的直接回应,展现自主创新决心[2] - 行业普遍加大前沿技术突破力度,研发投入聚焦产业提质升级[2]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成为中外科技人才集聚高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