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宽松措施 - 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阶段性调降为0% [2] - 下调政策利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下调为1.4%,预计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PSL利率从2.25%降至2%,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85%降至2.6% [2] - 完善并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至3万亿元 [3] 政策背景与必要性 - 当前经济面临出口冲击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并呵护金融市场 [3] - 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一度进入技术性熊市,A股反弹幅度相对较弱,尚未回升至关税战之前高点 [3] - 央行推出的三类十项工具超过市场预期,但与4.25政治局会议要求相比仍有继续发力空间 [4] 未来政策预期 - 可能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参考2022年推出的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拉动超3万亿元基建投资 [5] - 监管总局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落实稳外贸政策,后续可能推出相关支持工具 [6] - 逆周期举措实施力度取决于外部冲击强度,新增专项债发行小幅加快,财政节奏有所提速,但信贷需求仍处历史同期低位,需政策超常规加码 [6] - 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是关键,预计"一揽子金融政策"在二季度陆续落地,三季度增量财政政策空间将打开 [7]
央行“双降”之后,还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经济观察网·2025-05-08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