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肖君拥:戳穿美式维护网络安全的三大做派
环球网·2025-05-09 06:34

美国对中国电信企业的审查行动 - 美国国会委员会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出传票,要求说明是否通过云服务和互联网业务获取美国数据 [1] - 美国多次以"安全"名义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但缺乏实质性证据,如2025年3月起诉12名中国公民时未披露攻击代码特征等核心技术证据 [1] - 审查范围从传统电信业务延伸至云服务、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试图阻断中国企业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 [2] 网络安全技术层面的争议 - 网络攻击溯源需多维度验证流程,但美国选择性忽视技术难点,依赖非透明化信息渠道构建"中国威胁"叙事 [2] - 美国操作模式与国际标准ISO/IEC27035强调的"基于证据链的溯源原则"相悖 [2] - 中国企业已在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引发美国焦虑 [2] 审查中的双重标准问题 - 欧洲电信企业在美国市场占近半份额却未受同等严苛审查,美国科技巨头如谷歌、亚马逊也未因数据问题遭系统性打压 [3] - 差异化对待显示美国将"国家安全"作为工具性借口,而非基于客观风险评估 [3] - 审查行动具有政治投机色彩,与网络安全预算扩张和私人企业利益相关 [3] 中国企业的应对与国际合作 - 中国推动联合国信息安全进程,倡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数据安全倡议》 [4] - 中国主张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反对将网络安全问题政治化 [4] - 合作共赢理念为全球网络治理提供可行路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