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扔垃圾“限时不方便 延时成本高” 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能解两难
解放日报·2025-05-09 09:31

垃圾分类实效 -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总体保持良好态势 小区(村)、单位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1] - 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倡议全市试行"节假日投放模式" 各小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尽可能延长投放点位开放时间 具备条件的24小时开放或从早上开放到晚间 [1] 定时定点制度调整 - "定时定点"扔垃圾在推进垃圾分类早期攻坚阶段相当管用 但大部分居民养成了分类习惯后继续强约束的必要性受到质疑 [1] - 徐虹路南丹路路口垃圾箱房在"五一"假期改为24小时开放 5天下来只有一些零星垃圾落在外边 绝大多数都通过箱房的投口扔进了对应的垃圾桶 [1] - 垃圾投放点位的开放时长和落地垃圾数量呈明显的反比关系 管理部门正在重新审视定时定点制度 [2] 智能化改造 - 智能化改造是垃圾投放点实现24小时开放 又能兼顾成本和对投放行为进行高质量管控的最佳方式 [3] - 元福大厦垃圾箱房完成智能化改造并24小时开放 人走到投放口前投放口自动打开 垃圾箱房内外两侧的摄像头分别对垃圾分类质量和投放者进行监控 [4] - 上海正在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点的专项更新 智能化改造是专项更新的主要方向 徐汇区在2024年推进了993个投放点的微更新和269个垃圾箱房的专项更新 [4][5] 因地制宜执行 - 居民生活习惯千差万别 "一刀切"地限定投放时间会忽视部分群体的诉求 打破"一刀切"才能让每一位个体感到被尊重 [6] - 乐山六七村垃圾箱房开放时间因地制宜 西面24小时开放 东面每天6时至9时、16时至20时开放 东面居民对目前的定时定点方案没啥意见 [6] - 小区居民到最近一处垃圾投放点的平均步行时间为两到三分钟 居委会干部们掐着秒表慢悠悠地走了很多次 底气十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