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5月8日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旨在规范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能 [1] - 新标准针对电动式/隐藏式门把手提出五项技术要求:应急内把手安装规范、标志可见性、电动外把手防夹、内外把手强度、电动把手动态试验 [2] - 标准适用于M1类(9座以下载客车辆)和N1类(3.5吨以下载货汽车),其他车型参照执行 [2] - 这是继4月发布"最严"动力电池新国标和智驾宣传整顿后,工信部一个月内第三次出手强化汽车安全 [4][6] 安全隐患分析 - 隐藏式门把手存在五大风险:强度不足、控制逻辑缺陷、识别困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风险 [1] - 2023-2025年发生多起新能源车事故,因碰撞断电导致门把手失效造成伤亡,典型案例包括苏州高速起火(2人死亡)、运城追尾(3人被困)、安徽爆燃(3人死亡) [3][4] - 事故共性原因:断电后电子部件失效、机械解锁隐蔽、车身变形卡死车门、锂电池毒气扩散快、智驾系统延迟退出 [4] - 行业专家指出电子后视镜、单踏板模式、中控屏挂挡、无实体按键、半幅方向盘等新设计同样存在高风险 [6] 技术规范方向 - 新标准要求增加机械/断电保护冗余设计,保证事故中车门可开启 [2] - 需防止翻滚/坠落时门把手误操作,降低乘员跌落风险 [2] - 强制规范隐藏式/应急式内把手的可见标志,提升紧急逃生效率 [2] - 现行国标仅覆盖传统门把手的耐久/强度等基础性能,未涉及电动/隐藏式把手的安全功能 [3] 行业影响评估 - 新标准将填补国际空白,目前其他国家尚未出台门把手专项技术规范 [3] - 释放"功能大于形式"信号,遏制伪创新,推动安全与美学平衡 [5][6] - 专家认为此举提升国产车安全水平与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6] - 反映监管趋势:从动力电池(4月14日)→智驾宣传(4月16日)→门把手(5月8日)的全链条安全强化 [4][6]
工信部一月内三次出手汽车安全:涉电池、辅助驾驶、隐藏式门把手
经济观察网·2025-05-09 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