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一酒店民宿再现“毁约” 竟因节中毁约成本低
扬子晚报网·2025-05-09 20:10

行业现象分析 - 五一假期期间酒店民宿行业出现大规模"毁约"现象 商家通过临时取消订单 强制涨价或要求补缴数倍差价等方式牟利 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1][6] - 典型案例显示 有消费者提前两个月预订的酒店在入住当天被无故取消 重新预订价格暴涨数倍 部分区域经济型酒店价格突破500元/晚 且房源极度紧张 [3][7] - 商家常用话术包括"装修""设备故障"等借口 利用假期供需失衡实施投机行为 该现象在节中时段尤为突出 因消费者维权成本高而更具隐蔽性 [7] 平台应对机制 - 主流OTA平台如携程已建立服务保障体系 对确认后毁约的商家采取协调升级房型 预订替代酒店并承担差价等措施 同时对违规商家实施警告和流量降权处罚 [7] - 平台定价机制澄清显示 酒店民宿掌握最终定价权 OTA仅提供信息展示服务 其收益与商家实际成交量直接挂钩 不存在系统性"杀熟"动机 [8] - 价格分层现象主要源于实时供需变化 当低价房型售罄后平台只能展示高价房源 不同代理商的拿房成本差异也会导致同一房型价格分化 [9] 市场供需特征 - 节假日动态定价属于正常市场调节行为 但部分商家将溢价幅度推高至原价3倍以上 远超合理上浮范围 [3][8] - 热门旅游目的地出现结构性供需矛盾 如某消费者反映五一期间300元以下房源完全消失 500元以内仅剩低端宾馆 被迫选择高价公寓仍遭遇退单 [3] - 行业需建立更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 消费者应优先选择保障体系完善的平台以规避投机风险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