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法院近5年审结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逾万件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居首
证券时报网·2025-05-09 21:19

金融案件总体情况 - 2024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金融商事案件150035件 审结149536件 收结案数同比分别下降31 66%和31 78% [2] - 案件类型前五位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69191件占比46 12% 信用卡纠纷34521件占比23 01%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15005件占比10 00% 小额借款合同纠纷5307件占比3 54% 保证保险合同纠纷4623件占比3 08% [2] - 简单小额案件(信用卡纠纷及标的金额100万元以下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融资租赁纠纷)占总量超70% 2024年三类案件收案数量同比降幅分别为53 68% 43 06% 44 61% [2] 小额借款与涉外金融 - 小额借款合同纠纷2024年收案数量同比大幅增加170 77% 平均标的金额9 22万元 呈现"小额多家"特征 当事人多为小微企业 [3] - 近五年上海法院受理涉外 涉港澳台金融商事案件3418件 年均增长超10% 2024年此类案件数量逆势增长近30% [3] 科技金融纠纷特征 - 2020-2024年上海法院一审审结涉科技金融纠纷案件10540件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3488件占比33 09% 位列首位 [1][4] - 案件类型分布:银行类纠纷占比58 32% 证券类纠纷占比33 5% 证券类纠纷中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主 [4] - 证券侵权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涉及领域从主板扩展至新三板 交易种类从股票债券扩展至资产支持证券 [4] - 证券欺诈纠纷原告主体多元化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 信托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诉讼增多 新类型案件如债券违约纠纷 私募基金纠纷 资产支持证券欺诈发行民事赔偿涌现 [4] 科技企业融资困境 - 近五年涉及创投资本案件551件 纠纷多源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无法按时退出 多数基金与被投企业签订对赌协议 [6] - 一级市场股权交易机制不完善 并购市场不成熟导致创投基金退出渠道受限 影响资本投资积极性 [6] - 对赌协议存在过度使用倾向 条款设置严苛期限偏短 触发后难以执行 形成"对赌回购困境" [6] 其他问题 - 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与企业发展需求适配性不足 科技型企业合规经营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偏弱 [7] - 典型案例包括破产重整阶段上市公司股权代持行为无效 量化模型中私募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义务范围认定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