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使用怪象频出,有人为检测一篇论文掏空钱包!如此“人工智能”太功利
扬子晚报网·2025-05-09 21:37
AI检测工具的现状与问题 - 常用论文检测系统对经典文学作品《荷塘月色》和《流浪地球》片段的AI生成内容疑似度分别高达62.88%和52.88%,《滕王阁序》甚至被检测为100%AI生成 [1] - 高校正通过制定规则应对AI工具滥用,如限制作业中AI内容占比、禁止毕业论文直接使用AI生成或润色 [2] - 现有AIGC检测技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但其准确性受质疑,难以区分原创内容与AI生成内容 [2] AI工具在教育领域的滥用现象 - 学生使用AI生成作业/论文后,通过AI工具降低检测率,形成"AI生成-检测-反检测"的恶性循环 [3] - 部分AI工具已推出"降AI率"功能,声称能实时更新以应对检测系统,加剧了技术对抗 [3] - 不规范的检测可能误伤原创学生,影响学术热情,促使教育机构对AI工具持审慎态度 [3] 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方向 - 南京市计划2025-2027年实现中小学100%开设人工智能课程,2023年秋季多地启动AI通识教育 [5] - 教育领域需构建科学规划,包括提升师生AI素养、完善配套设施链和制定配套规定 [5] - 人工智能应作为助教工具促进创造性思维,而非替代学生思考主体性和创新主动性 [4] 人机协同的教育生态构建 - 需区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防止技术滥用超越长期培养目标 [4] - 健康的人机协作理念应包括价值观构建、AI理解深化及交互能力提升 [5] - 教育界正在探索AI角色定位,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