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园长满“打鸟”大爷 银发一族助力小城“观鸟经济”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5-10 10:38

观鸟经济兴起 - 北京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长耳鸮、天鹅、凤头䴙䴘等鸟类频繁出现,凤头䴙䴘筑窝数量从2021年1窝增至2023年6-7窝[1][3] - 玉渊潭公园摄影爱好者数量显著增加,高峰期"长枪短炮"设备超过50台,银发族占比突出[5] - 全国观鸟爱好者数量从2018年14万人增至2023年34万人,实现成倍增长[11] 银发族消费特征 - 银发族数码相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摄影配件、三脚架等周边产品增速显著[11] - 典型银发族摄影设备投入约5万元,消费模式从设备采购转向旅游服务消费[13] - 银发族偏好"慢旅行"模式,在观鸟点停留多日,拉平当地旅游淡季经济[9][15] 区域观鸟经济发展 - 云南普洱芒坝村建设"鸟塘"观鸟棚,配套民宿和农家乐服务,形成完整产业链[20][22] - 湖南蓝山云冰山景区投入600万元进行适老化改造,增设"登山魔毯"和防滑步梯等设施[28] - 河南信阳罗山县建成69处"鸟塘"和18公里生态观鸟步道,年接待3万人次观鸟者,其中80%为银发群体[36][40] 行业基础设施升级 - 景区普遍配备无障碍房型、专业医疗人员和便携急救设备,优化银发族服务[26] - 交通条件改善显著,如香港至信阳高铁直达促进跨区域观鸟旅游[36] - 观鸟活动组织形式创新,出现银发族与年轻人混搭的比赛模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