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小蓝莓,在科技大棚种出9个亿
新华财经·2025-05-10 14:50

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 - 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监测仪、小型气象站等数字化设施实现手机/平板一键操控[1] - 传感器密布的数字化大棚使蓝莓亩产量提高2倍至1.8吨以上[1] - 亩产值可达9万元以上,相比传统种植模式显著提升[1] 新型农业合作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提供设施和技术,农户负责日常管护[1] - 年均聘用季节性临时工2万余人次,人均增收2万至3万元[1] - 土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实现产业升级[1] 高原特色农业优势 - 利用高原湖泊、干热河谷等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实现错峰上市[2] - 早熟蓝莓春节期间售价达240-260元/公斤,旺季降至50-60元/公斤[2] - 设施农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三高"特点[2] 区域农业转型成果 - 澄江市蓝莓种植面积达1.52万亩,年产值超9亿元[3] - 1.42万亩采用"温室大棚+全基质+水肥一体化"先进种植模式[3] - 形成"6+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云菜云果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3] 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 - 澄江市17.58万亩耕地位于抚仙湖径流区,传统农业受限制[2] - 放弃大水大肥作物,转向绿色高端精品农业[2] - 现代设施农业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