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故事,还在白山黑水间传颂(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2025-05-11 05:30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概况 - 纪念馆位于吉林通化靖宇山,由数字"14"变体设计的红色大门构成标志性建筑[4] - 2005年为纪念杨靖宇诞辰100周年暨殉国65周年正式开放,年均参观量达50万人次[4] - 通过3000余人组成的巨幅水墨壁画、50米长展线及300余件文物(如"消息树"、靰鞡鞋)立体呈现14年抗联史[10][12][9] 历史事件与数据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发展为11个军共3万余人,活动范围覆盖长白山至辽河东岸[7] - 首任11位军长中7位牺牲,最年长的杨靖宇仅35岁[8] - 杨靖宇殉国前百日战斗档案记载其率部进行47次战斗,2020年由吉林省档案馆公布[16] 精神传承与教育创新 - 2021年东北抗联精神被列入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3]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开发130门课程,包括AI技术还原的《百日战斗档案》沉浸课和《读家书 悟家风》思政课[16][17] - 采用金属腐蚀画、版画等艺术形式及"延吉炸弹"等实物展品强化教学效果[10][15] 社会影响与传播 - 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学生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传播抗联历史[8][18] - 纪念馆近年接收日本讨伐队成员亲属的"谢罪书",强化历史警示意义[10] -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等红色文化符号在年轻群体中广泛传唱[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