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账号成起号新套路 多手段绕过“AI打标”背后有哪些隐患?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5-11 09:00

AIGC技术在社交媒体的应用现状 - AIGC技术正在改变社交媒体生态 能够生成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 提升创作效率 [1] - 部分用户利用AI批量生产虚假内容(如俊男靓女、育儿百科等低俗猎奇内容)进行账号孵化 形成以假乱真的虚拟形象 [1] - 存在传授绕过平台"AI打标"经验的现象 部分账号通过镜像参数规避强制标注机制 [5][7] AI起号产业链运作模式 - 标准化起号流程:借助2-3个AI工具 按"文生图-图生图-图生视频"流程 5分钟可制作5秒虚拟人视频 课程售价499-900元 [5] - 账号孵化成功后主要变现路径:隐藏AI内容转型带货(案例显示某育儿账号卖出21万商品)、包装成成功案例售卖课程、直接转卖账号 [3][7] - 账号交易市场活跃 AI起号账号因成本低(相比真人运营账号价格更低)形成灰色产业链 [7] 平台监管与技术对抗 - 平台已升级AI识别系统 要求显著标注AI内容 但部分未主动标注作品仍能逃过检测 [7] - 从业者采用技术手段规避:控制虚拟人动作幅度避免穿帮 使用预配置镜像参数降低被识别风险 [5][7] - 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2025年9月起实施显式标识(水印)和隐式标识(机器可读)双重监管 [9][10] 典型案例分析 - 育儿类账号案例:AI生成"外国专家"虚拟形象发布绝对化观点 39万粉丝账号实现21万销售额 [3] - 颜值博主案例:用AI将普通男生照片升级为高颜值形象 多数网友未察觉非真人 [5] - 教学课程案例:导师展示虚拟人技术(嘴部/头部/身体同步动作)作为成功案例推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