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少同台传国粹(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2025-05-12 06:30

京剧传承与教育 - 湖北省京剧院"京韵大舞台"演出《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后,58岁净角演员江峰与5岁半学生王米阳返场合唱裘派名剧《赤桑镇》,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并迅速在网络走红 [1] - 王米阳学戏仅一年多已能熟练演绎《锁五龙》等经典唱段,其优势在于天生好嗓子和持续努力,每周接受江峰一对一辅导1.5小时课程 [1][2] - 京剧传承采用传统口传心授方式,江峰通过逐字逐音教学,并注重身段训练如"拉山膀"动作的标准化练习,要求学生保持姿势连续数节课 [4] 少儿京剧培养模式 - 王米阳2岁时即表现出对京剧的浓厚兴趣,自发模仿戏曲人物动作,4岁开始系统学习,家长注重通过京剧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精气神 [2][4] - 教学过程中强调反复练习和纠错机制,江峰提出"唱错就反复练、跌倒就爬起来接着唱"的教育理念,认为人才培育需要恒心与耐心 [4] - 京剧艺术教育不仅关注专业技能培养,更注重通过国粹熏陶实现综合素质提升,家长认为这种教育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无论是否从事专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