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进展+日历效应双重加持,可关注港股科技
科技板块季节性表现 - 在风险偏好上升情况下,科技板块通常表现出更大弹性,且近十年数据显示5-6月科技板块相对胜率较高[1] - 4月财报风险释放后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叠加5-6月科技产业重要会议密集(如英伟达财报、苹果开发者大会),形成强催化效应[2] - 过去十年中,费城半导体指数在5-6月期间普遍跑赢标普500,形成对科技板块的映射效应[2] 港股科技板块相对优势 - 港股科技股通常先于A股启动行情,例如2024年8月30日至9月23日港股科技指数上涨11.21%,同期沪深300下跌5.07%[3][4] - 2025年1月3日至2月5日港股科技指数涨幅达15.46%,显著高于沪深300的1.68%[4] - 港股科技指数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18%分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综指35%的历史分位,估值优势明显[7] 港股科技指数弹性与结构 - 2024年以来港股科技指数(CNY)涨幅23%,跑赢恒生科技指数的18%[8]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覆盖AI全产业链,包括算力硬件(中芯国际)、中游软件服务(腾讯、阿里云)及下游应用,深度受益于AI商业化与国产替代[9] - 当前港股科技指数PE-TTM为22.43,低于中位数26.71和危险值41.20,历史分位仅18.18%[9] 市场催化因素 - 上市公司财报、全球AI峰会、消费电子新品发布等事件将密集催化科技板块情绪[9] - 中美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叠加5-6月科技板块季节性特征,港股流动性敏感度提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