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督察利剑 护卫绿水青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十年成效回眸
新华社·2025-05-12 21:33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发展 - 2015年建立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河北省成为首个试点,发现并整改空气质量问题[4] - 两轮督察覆盖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并纳入央企和国务院部门,第三轮已开展三批[4] - 2019年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2022年实施《整改工作办法》,2024年升级为国务院条例[5] 督察成效数据 - 第一轮及"回头看"整改任务完成3250项(总数3294项),完成率超98%,第二轮整改完成1822项(总数2164项),完成率84%[8] - 长江/黄河警示片累计披露1262个问题,整改1170个,完成率92%[8] - 前两轮督察追责9699人,移交667个责任追究问题[11] 典型案例与行业影响 - 福建闽江水口水库通过清退网箱养殖实现水质提升,推动渔旅融合产业转型[6][7] - 云南滇池长腰山开发问题中拆除214栋建筑,取消390栋未建项目,追责58人[9] -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8] 督察新方向与机制创新 - 第三轮督察首次结合长江经济带流域督察与省域督察,聚焦共性与区域突出问题[12] - 未来将常态化统筹例行督察与警示片拍摄,强化顶层设计建议[12][13] - 条例要求统筹严监管与基层减负,平衡负面曝光与正向激励[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