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基本情况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几百万次地震 人类尚未完全掌握其形成机理 地震预测仍处探索阶段 [1] - 中国占全球7%国土但发生33%大陆地震 57%人口 51%城市和58%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 [1] - 震级代表地震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代表对地表影响破坏程度 大地震后会发布烈度图指导救灾重建 [1] - 震源深度影响破坏力 浅源地震(<60公里)破坏力最大 中国地震多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60-300公里)主要在青藏高原 深源地震(>300公里)主要在东北地区 [1] 地震预警与应对 - 预估震级>4级或烈度>5度时 通过手机 电视 广播 专用终端和社区喇叭定向发布警报 [3] - 室内避震原则为"伏地 遮挡 手抓牢" 躲桌下或沙发旁 抓固定物防滑动 避开玻璃吊灯等悬挂物 [3] - 室外避震需找开阔地蹲下 远离高楼 电线杆 广告牌等危险物 [3] - 被困废墟时应搭建安全空间 处理伤情 收集食物水源(包括冷凝水) 保持积极心态 有节奏敲击金属管道等发出求救信号 [4] 防震减灾措施 - 排查家电线路 燃气管道老化问题 加固易倒家具家电 [5] - 准备家庭应急包 含食品 饮用水 急救药品 救生哨 保温毯等 [5] - 学习心肺复苏 止血包扎 灭火器使用等急救技能 [5] - 熟悉周边地震避难场所分布和疏散路线 参加应急演练 [5] - 全国正改造完善避难场所布局 需平日观察工作生活区域应急设施位置 [5] 政府防灾规划 - 将开展地震风险隐患排查 提升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 [6] - 推进老旧房屋 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 重要工程设施的抗震加固 [6] - 消除危化品厂库 油气管线 水库等次生灾害风险隐患 [6] - 针对高原高寒 高温雨季等极端情况 做好断网断路断电应对准备 储备救援力量 救灾物资和群众安置资源 [6]
防震减灾保安全,避险要点须牢记
人民日报·2025-05-13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