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唤醒珍贵的考古资料
人民日报·2025-05-13 06:21

考古资料整理与科研成果 - 学者利用科技手段成功复原战国时期中山国贝壳画图像 人物栩栩如生 构图成熟精巧 使2000多年前的中山国面貌更加生动[1] -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开启资料整理变革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6名硕士生参与鹿泉基地整理工作[2] - 1997-1998年抢救性发掘青廉战国两汉墓群415座 出土各类随葬品3000余件 同期发掘灵寿县岗北东周墓地165座[2] 校地协同合作成果 - 2018年至今超过300名来自10余所高校学生参与鹿泉基地文物整理 最长达一年多 基地成为第二课堂[3] - 2020年出版《朔黄铁路平山段古中山国墓葬发掘报告》 2024年出版《河北灵寿岗北墓地考古发掘报告》[3] - 鹿泉整理基地2018年以来录入数据库出土文物超过1.8万件 涉及10余个遗址 构建文物资源数据库[3] 社会效益与学术价值 - 已移交超过1万件文物给各地博物馆和文物保管所 充实中小型博物馆展览[4] - 校地协同模式夯实学术根基 搭建考古成果与社会公众间的桥梁[5] - 学生通过完整参与器物修复到编写报告的全过程 积累丰富实践经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