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独家对话|李治军:国产操作系统与具身智能的双向奔赴
观察者网·2025-05-13 12:40

国产操作系统与具身智能发展 - 国产操作系统面临"缺芯少魂"困境,其中"魂"指操作系统,国家、政府、行业和市场对操作系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 - 机器人作为未来重要端设备需要操作系统支撑,机器人操作系统必须具备自主性特性[2] - 全球范围内尚未出现成熟的机器人操作系统,行业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自主化场景如工厂替代人工[3] 具身智能概念与产业形态 - 具身智能强调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的融合,机器人是这种融合的一种典型手段但不是全部[5] - 具身智能未来可能以多智能体混合形式呈现,如飞行车、无人机、自主调节灯光等[5] - 具身智能可描述为硬件本体、系统和算法模型的三角关系,三者缺一不可[13] 机器人操作系统研发进展 - 已在部分工厂进行原型示范但尚未达到量产阶段[5] - 团队由系统核心人才、模型人才、算力人才和机械人才四部分组成[14][15] - 国内外尚未形成明确竞品,国外Figure AI在多机型协作和场景理解方面表现突出[12]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机器人行业发展路径可能与手机类似,从B端市场逐步转向C端市场[11] - 手机厂商凭借人才和技术积累可能扩展到机器人领域但需要跨行业协同[11] - 人形机器人发展处于极早期阶段,未来10年内可能迎来颠覆性变化[17] 产学研结合与创新模式 - 操作系统研发需要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和迭代,不能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6] - 创新和产业应用应形成双轮驱动、互相反哺的局面[7] - 产研耦合模式通过行业应用反哺技术创新,可能成为未来主流[20] 资本支持与产业生态 - 操作系统赛道投入产出周期长,需要耐心资本支持[21]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助力项目孵化[22] - 物联网时代操作系统将成为连接硬件与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