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跑好“人机共跑”的马拉松(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05-14 06:09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在京完赛 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与人类同场竞技 完成约21公里路程 关节运动约25万次 充分测试能耗效率 散热能力 运动算法等性能指标 [1] - 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领航者2号"产品 具备对话 搬运等基础功能 多家企业产品已进入工厂实习阶段 参与实际生产流程 [1]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虽为后来者 但具备后来居上的潜力 全球百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超1/3 [1][2] 中国产业竞争优势 - 完整产业体系支撑发展 工业机器人专利储备突破19万项 占全球总量2/3 完整产业链确保研发试验各环节衔接 [2] - 人才优势显著 工科毕业生数量占全球总数1/3以上 多领域工程师协同攻克技术难题 推动工艺改进与成本优化 [2] - 超大规模市场创造多样化需求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3亿元 同比翻倍增长 应用场景覆盖工业制造 公共服务 家庭服务等多领域 [3] 技术挑战与政策支持 - 产业链薄弱环节集中在上游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 需强化软件开发 工艺设计 材料零件等领域的自主创新 [3] - 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已出台专项政策 推动产学研协同和"机器人+"应用推广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4] 未来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技术有望引发颠覆性创新 带动生产力全面跃升 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市场潜力将持续释放 [1][3] - 行业需持续探索人机共生伦理框架 扩展技术应用边界 推动产品智能化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