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宋公堤与锦春桥(金台随感)
人民日报·2025-05-14 06:31

历史工程与民生建设 - 扬州汉代陈公塘、泰州明代杨公堤、马公桥、通州宋代郑公坝、清代嵇公堤等历史工程体现了古代官员的爱民为民思想 [1] - 宋公堤由抗日民主政府宋乃德县长带领近万名民工奋战84天建成 全长90里 有效抵御海啸灾害 [1] - 锦春桥由退役军人陈锦春组织1万名民工苦战3个冬春建成 圩区内粮食和皮棉产量增长18% [2] 现代治理与政绩观 - 部分官员存在乱作为现象 如随意拆迁建设 引发群众对工程真实意图的质疑 [3] - 官员需智勇并施 筑起护民长堤 加固思想拒腐抗变大堤 拓宽民意通达桥梁 [3] - 历史工程如宋公堤、锦春桥不仅是功劳碑 更是警示碑 提醒官员树立正确政绩观 [3] 群众评价与历史影响 - 阜宁人民尊称宋乃德为宋公 立"宋公纪功碑"彰其功绩 [1] - 锦春圩堤抵御特大洪水 村民感念陈锦春 口碑深入人心 [2] - 历史公正 百姓心中自有一座功劳碑 纪念碑 铭记为民奉献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