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做个“打本子”的人
人民日报·2025-05-15 06:41
我的作品中有五部比较特别——"一个人",表现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的歌剧《呦呦鹿鸣》;"一座碑", 以石匠为主人公的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艘船",致敬中共一大"开天辟地大事变"的歌剧 《红船》;"一本日记",讲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题材歌剧《天使日记》;"一封信",写爱祖 国、爱家乡、爱亲人的华工华侨的歌剧《侨批》。 无论创作经历,抑或工作经历,所有的人生历练都是弥足珍贵的积累。我的创作涉猎戏曲、话剧、儿童 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不同艺术门类。戏曲则包括京剧、黄梅戏、赣剧、越剧、评剧等十几个剧 种。我还学过表演、当了编剧、搞过研究、干了管理。其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工作经历对我的成长影 响深远,在那所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门类的学府里,我像海绵一样吮吸着丰厚的养分。不同艺术门类的 特点,融汇到我的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今年,我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创作任务:一部话剧《水木清华》,讲述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的故事; 另一部是歌剧《南迁》,讲述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还有一部地方戏,通过一株茶树、一片茶叶,讲述 茶的故事、茶人的故事。 梨园行里,写剧本的被叫作"打本子的"。我或许干不了别的,只能"打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