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工智能送上天,我国发射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环球网资讯·2025-05-15 07:01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5月14日,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一箭十二颗计算卫星是之江实 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什么是"三体计算 星座",该星座建成之后可以发挥什么作用?针对相关话题,《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之江实验室的相 关专家。 据介绍,通常卫星需先将数据传回地面,再由地面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解析,这种"天感地算"的模式 受限于地面站资源、带宽等因素,仅有不到1/10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且存在数据时效差等问 题。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构建"三体计算星座"的出发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 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该设施将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 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不是简单地发卫星,而是要构建太空计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 通,进而把人工智能送上天。"王坚表示。 来源:环球时报 "三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