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率先落实省内门诊慢特病资格互认!青岛市门诊慢特病政策持续优化
齐鲁晚报网·2025-05-15 10:33

青岛市医保局门诊慢特病服务优化 核心观点 - 青岛市医保局通过创新定点管理机制和升级公共服务能力,打造了"四个零"服务模式,并率先落实省内门诊慢特病资格互认,提升医保经办服务的可及性与便利性 [1][2][3] 服务模式创新 - 零材料:2024年6月1日起,"恶性肿瘤的门诊治疗"和"组织或器官移植"两个病种实现"免审即享",累计为4000余名参保人办理"免申即享"业务 [2] - 零时限:白血病、尿毒症透析治疗等39个门诊慢特病病种在51家医疗机构实现"即时办理" [2] - 零跑腿:通过"爱山东""青岛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和官网线上平台,实现门诊慢特病申办、定点医疗机构变更等业务"指尖办" [2] - 零距离:依托264家医保工作站构建"15分钟医保服务圈",方便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就近办理业务 [2] 机制创新与监管 - 省内资格互认:2024年11月12日起,参保人员省内转移接续时无需再次提交材料,可直接认定,已累计为20余位参保人办理资格互认业务 [3] - 准入退出机制:自2025年6月1日起,对肺结核、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等5个病种设置待遇享受期,严把待遇"入口关" [3] - 信息化流程再造:建立随机派单的集中审核平台,实现全流程溯源,并建立抽检机制,按月随机抽检定点医疗机构认定材料,结果纳入年度考核 [3] 未来规划 - 青岛市医保局将继续推进门诊慢特病医保服务模式、机制和监管创新,让更多惠民举措"触手可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