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专家倡导人工智能作为保护边缘文化的催化剂
环球网资讯·2025-05-15 11:00
人工智能与文化保护 - 人工智能工具正被用于保护和弘扬边缘化及原住民群体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民间传说、口头传统和社区智慧 [2] - 文化响应型人工智能系统需要技术专家、人类学家和社区成员合作开发,以确保尊重当地习俗和文化背景 [2] - 人工智能在记录濒危语言、创造互动式教育体验和维护口述历史方面具有变革潜力 [3] 社区驱动的人工智能开发 - 人工智能系统的发展应由目标社区驱动,以保护和分享文化叙事 [3] - 开发者需投入时间和资源了解社区的文化根源、传统和道德价值观,强调本地化框架的重要性 [4] - 霍华德大学与谷歌合作开发非裔美国人口语英语语音数据集,增强语音识别技术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4] 语言保护与挑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约3000种语言面临消失风险,人工智能在语言复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5] - 新西兰Te Hiku Media开发的毛利语AI模型致力于记录和振兴毛利语,对抗英语和全球化的影响 [5] - 人工智能生成的语言输出可能显得"生硬",无法捕捉自然语言的情感和韵律细微差别 [6] 文化意识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 - 面部识别和图像生成技术在不同人口群体中表现差异,可能损害跨文化理解 [5] - 文化意识人工智能需要技术开发者与文化专家深入交流,确保系统与文化契合 [5] - 人工智能的讨论需融入文化遗产尊重和社区参与,以丰富而非侵蚀文化认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