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治理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协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2] - "讲信修睦"、"扎根群众"、"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植基层治理,千年文脉成为社会和谐的源头活水 [2] 六尺巷工作法 - 安徽桐城市推广"六尺巷工作法",通过"说事会"协商解决发展大事和邻里小事,融入"六尺巷"精神,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7] - 水岭村通过"六尺巷"故事启发村民,成功修路并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2024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4][6][7] - 安徽黄山、山东曲阜、浙江台州等地结合古训和儒家文化,创新基层治理方法,如"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和为贵"调解室、"和合街区"等 [7] 老杨树宣讲汇 - 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由老干部、老战士等组成,平均年龄73岁,通过宣讲历史、党的理论和城市变化,近5年开展宣讲超3000场,覆盖听众约100万人次 [8][9][12] - 宣讲汇通过直播扩大影响力,首场直播吸引120余名厦门离退休干部集体收看,并激发快递员递交入党申请书 [9][11] - "老杨树宣讲汇"成为精神符号,架起社会治理与基层实践的桥梁,传播主流价值和文化 [13] 社区文化活动 - 青海省西宁市文亭巷社区通过"歌之缘合唱团"等文艺团队促进10余个民族交往,增强社区归属感 [14][15][17] - 社区开展"兴趣小组"、"我们的节日"、"百家宴"等百余场活动,选树"文亭名人"、"石榴籽幸福家庭"等典型,打造民族团结和谐家园 [18] - 文化活动拉近群众距离,拓宽政策宣传覆盖面,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新华社·2025-05-15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