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珍贵的封泥与简牍里,藏着古滇国哪些秘密?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5-15 20:39
考古发现与历史价值 - 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 [1] - 遗址出土金质"滇王之印",印证汉武帝赐印封王历史事件,标志滇国从酋邦转变为汉王朝郡县制下的特殊政体 [1] - 简牍与封泥是中原制度在边疆落地的直接见证,其中封泥出土近2000枚 [3][9] 行政体系与治理模式 - "滇国相印""滇王相印"等官印封泥表明汉中央王朝在设立益州郡后保留滇国国号及王号,实行"复长其民"与郡县制并行的治理模式 [3][4] - 简牍记录两汉对云南边疆的治理体系,涵盖政区建制、赋役制度、司法运作等核心领域,如"律高""谷昌"等县名及"县令""县长"称谓差异 [11] - 汉代设置以滇王和益州太守为首的两套治理体系,实行"因俗而治"的初郡治理体系 [13] 基层结构与历史意义 - "都乡君薄里"简牍完整再现汉代西南地区郡、县、乡、里四级行政区划和组织层级,填补基层治理文献空白 [15] - 遗址证实《史记》《汉书》中"置益州郡,领二十四县"的记载,是西汉对西南边疆实施行政管辖的直接证据 [7] - 遗址串联西南边疆从多元文化到国家一体的历史脉络,诠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演进格局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