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珍贵的封泥与简牍里,藏着古滇国哪些秘密?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5-15 20:39
作为商周至汉晋时期云南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的 河泊所遗址近日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河泊所遗址地处滇池盆地最肥沃的东南湖滨冲积平原,东靠关岭,西临滇池。1956年,在距离河泊所遗 址约700米的石寨山古墓群出土金质"滇王之印",以考古实证印证了汉武帝赐印封王的历史事件,标志 着滇国从相对独立的酋邦转变为汉王朝郡县制下的特殊政体。 如果说金印是古滇文明的瑰丽象征,那么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与封泥,则是中原制度在边疆落地的直 接见证。 封泥是我国古代简牍文书或物品捆扎结绳处的泥团,通常盖着主人印章,既能标识来源,又能防止被私 拆。一般来说,官方文书资料会采取焚烧、填埋等方式集中销毁,在焚烧过程中封泥发生陶化,因此被 保留下来。 封泥作为汉代文书行政的实物见证,在河泊所遗址出土近2000枚。"滇国相印""滇王相印"等官印封泥的 发现,表明汉中央王朝在滇国故地设立益州郡后,仍保留"滇国""滇王"国号及王号,并以"相"相辅进行 地方治理。这种行政管理模式既保留滇王"复长其民"的传统权威,又通过郡县制将边疆纳入国家行政体 系。 河泊所遗址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