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群体性纠纷案件概况 - 2024年以来南京中院新收证券群体性纠纷案件1199件,审结1374件,其中90%以上通过调解、和解、撤诉方式化解[1] - 案件总标的额达5.06亿元,单案最高标的额1.3亿元,自然人投资者作为原告的案件占比99.42%[3] - 5081名投资者起诉37家上市公司,工业、信息技术、材料行业涉诉公司占比超三分之二,医疗保健、食品饮料、汽车零部件等行业亦有分布[3] - 97.3%涉诉上市公司曾受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或交易所自律管理措施[3] 纠纷化解机制与成效 - 采用"示范判决+专业调解"模式化解1136件案件,实现"判决一个,解决一片"效果[5] - 设立"宁法挺您"证券融合法庭,649名投资者通过该渠道调解,累计获赔4532万元[5] - 典型案例中近300名投资者与某文化公司达成和解,实际获赔1000万余元[7] - 推动长三角司法协作,联合沪苏浙皖法院发布典型案例并统一裁判尺度[5] 上市公司违规特征与追责 - 某文化公司因未披露对外担保、隐瞒重大诉讼及实控人挪用资金导致股价暴跌[7] - 某上市公司虚构放贷1.89亿元,证券公司及会计师事务所因未发现财务造假分别被判承担5%和10%连带责任[7] - 证券服务机构"走过场"现象成为追责重点[7] 行业分布与趋势 - 工业、信息技术、材料三大行业涉诉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66.7%[3] - 案件呈现涉众性增强、利益牵涉面扩大、违规行为隐蔽性提升等新趋势[7] 未来监管方向 - 将强化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并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纠纷解决效率[8] - 计划建立信息通报、工作会商及虚假陈述案件审理协同等常态化制度[8]
南京中院多元化解证券投资纠纷,649名投资者调解获赔4532万
扬子晚报网·2025-05-15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