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行业概述 - 低空经济成为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2023年起进入大众视野[1]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低空经济",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2] - 行业相关企业超8000家,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2] 人才需求与培养 - 2024年教育部批准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1] - 无人机操控员岗位缺口达100万人,全行业存在严重人才供需不平衡[3] - 专业培养方向涵盖飞行器设计、空域管理、系统集成等跨学科知识[3][7] 高校专业建设特点 - 首批6所高校包括北航、北理工、北邮、南航、华南理工、西北工大[5] - 北航采用多学院联合的项目制实验班模式[6] - 北邮实施跨学院办学,整合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四大学院资源[6] - 南航专业设置"2.5+1.5"培养模式,分数字检测与飞行服务两大方向[10] 课程与培养体系 - 构建覆盖飞行器设计、智能控制、通信导航、交通管理的全链条课程[6] - 北邮开发新型交叉课程体系,包含低空技术、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方向[7] - 南航课程设置涵盖空域管理技术、导航系统、传感器技术、通信协议等[7] 就业前景 - 毕业生可进入飞行器制造、空管部门、适航认证机构等单位[11] - 就业领域覆盖科研机构(28%)、政企服务(32%)、重点企业(40%)[12] - 主要雇主包括无人机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空管企业等[12] 招生要求 - 北邮2025年计划招生60人,要求数理基础扎实[10] - 南航计划招生30人,要求数学物理成绩优异[10] - 建议首选物理、化学科目,需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10]
低空经济新专业今年首次招生,瞄准万亿新蓝海、破局“人才荒”
新京报·2025-05-15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