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酒店订单突遭取消或涨价 OTA平台呼吁市场规范各方共守
深圳商报·2025-05-16 01:01
酒店民宿行业五一假期"毁约"现象 - 社交平台涌现大量投诉,反映酒店民宿在消费者抵达后单方面取消订单、临时涨价或要求补缴数倍差价,严重损害消费体验 [1] - 典型案例:深圳市民三月预订的五一酒店在入住当天被告知无法办理,现场重订价格暴涨数倍,最终通过旅游平台协调解决 [1] - 商家毁约手段包括虚构"设备升级"理由、诱导消费者通过私人渠道低价取消订单等,利用假期供需失衡牟取暴利 [1] 毁约行为背后的行业动因 - 假期集中出行导致热门地区房源紧张,部分商家发现散客愿支付数倍溢价后,通过隐蔽手段(如谎称装修)欺骗已预订顾客 [2] - 相较于节前毁约,节中毁约维权成本更高:消费者因行程紧迫被迫接受涨价,且后续维权意愿低 [2] - 动态定价虽是市场常态,但部分消费者误将价格波动归咎于OTA平台"杀熟",实际定价权在酒店民宿资源方 [2] 平台应对措施与行业机制 - 携程等主流平台推出保障措施:优先协调原酒店升级或预订周边同等级酒店并承担差价,对违约商家实施警告、流量降权等处罚 [2] - OTA平台澄清定价机制:平台收益与商家实际订单量挂钩,高价导致订单流失会损害平台长期利益,不存在系统性"杀熟"行为 [2] - "越搜越贵"现象源于低价房型售罄后系统自动展示高价房源,以及不同代理商拿房成本差异导致的价格分层 [3] 消费者应对建议 - 选择透明化程度高、保障机制完善的平台可有效规避商家投机行为 [3] - 动态定价的核心逻辑是供需平衡,消费者需区分合理价格浮动与恶意涨价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