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禁渔第五年 亮出成绩单(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2025-05-16 05:55

长江禁渔成效 - 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 [1] - 长江流域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比禁渔前增加36种 [1] - 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出现频率显著提高,水质改善明显 [1][2] 旗舰物种保护 - 中华鲟2024年放流规模首次超过100万尾,约11万尾幼鱼进入海洋 [3] - 长江鲟在赤水河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孵化,科研人员营造8000平方米产卵场 [4] - 中国科学院设立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复示范区,计划开展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 [2][4] 退捕渔民安置 - 全国14.5万名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2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6] - 安徽当涂县推出"捕转养"政策,提供免费养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5][6] - 马五一等退捕渔民转型养殖,投放1700斤蟹苗和600多斤虾苗,收益预期良好 [5][6] 生态修复与执法 - 太湖流域采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和无人机技术,20分钟内完成非法捕捞查处 [8] - 沿江省份推动数千家化工企业关停或转型,湖北宜化集团投资1.12亿元建设绿色工厂 [8][9] - 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豫鄂交界设6000亩缓冲区加强监管 [8] 未来规划 - 农业农村部将推进长江鲟自然种群重建,修复重要栖息地 [4] - 计划开展赤水河等支流连通性恢复试点,加大增殖放流力度 [4] - 继续落实差异化政策,发展设施渔业和"捕转养"基地以稳定渔民就业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