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船基本参数 - "同济"号是我国首艘智能型海洋综合科考船,2000吨级,长81.5米,宽15米,深6.9米,设计吃水4米,设计排水量2500吨,最大航速15节,经济航速11节,无限航区(冰区除外)[3] - 具备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辅助靠离泊、远程遥控、船舶能效监测和故障诊断等智能功能,可搭载作业型ROV和多台集装箱式船载实验室[3] - 完成100余个试验项目,包括总体性能、居住环境振动噪声、水下辐射噪声、智能航行及远程遥控系统等[3] 科考能力与学科意义 - 集海洋地质、化学、生物、物理海洋、海底设备布设回收、海洋工程地质等科考功能于一体,综合科考能力强[5][6] - 同济大学在海底观测网、大洋钻探和深潜研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牵头建设"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主持IODP南海系列钻探航次[5] - 建造目的为支撑世界一流海洋学科建设,提升海洋强国科研能力[5] 功能优化与技术亮点 - 甲板作业区域460平方米,实验室区域320平方米,居住舱室人均10.2平方米,以2000吨级体量实现3000吨级作业能力[8] - 采用模块化设计,后甲板兼容海工级ROV系统和海缆维修设施,搭载波浪补偿登乘装置提升安全性[7][8] - 直流母排+磷酸铁锂电池组混合动力系统降低能耗8%,智能能效系统节约运行成本3%-5%[8] - 取得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四项认证(远程遥控、自主避碰航行、智能能效、智能集成平台),机舱实现无人值守[9] 设计理念与用户体验 - 外观设计融合"沉积"与"流动"地质形态,上层建筑采用层叠曲线轮廓、大面积玻璃幕墙,呈现轻巧高级感[10] - 内部空间引入"生鲜市场""咖啡吧""图书馆"等主题元素,四人间配备北欧风格公共小客厅,优化长期海上生活体验[11] - 色彩与材料设计针对科研人员、船员等不同用户需求定制,结合智能化设施提升工作生活质量[11] 未来应用规划 - 计划8月在南海开展首期近一个月科考,后续用于同济大学海洋学科科研、海上工程施工及学生实习[4] - 由同济大学船舶管理中心管理,第三方海运公司提供专业服务[9]
“同济”号试航 8月南海科考 2000吨级 是我国首艘智能型海洋综合科考船
解放日报·2025-05-16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