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战略与政策支持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推进制度型开放和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1][2] - 国家层面出台《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等政策支持陕西深化制度型开放,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并投入2亿元支持中欧班列枢纽建设[3] - 陕西出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2024—2027年)》,构建全域开放体系[3] 中欧班列发展 - 中欧班列(西安)2025年开行突破2000列,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国,年开行量从初期百余列跃升至2024年的4985自然列[6][7] - 陕西本地货值占比突破40%,班列频次加密至"四去三回"双向高频运行,成为全国开行密度最大的全程时刻表班列[1][7] - 与哈萨克斯坦共建西安码头,推进阿拉木图等境外枢纽建设,国际干线达18条,形成"枢纽对枢纽"网络[7][8] 多式联运与物流体系 - 西安形成陆港型、空港型等"四枢纽一基地"立体物流体系,2024年货物吞吐1.35亿吨,物流营收突破1626亿元[8] - "跨里海运输走廊"将西安至巴库运输时效压缩至11天,铁海联运衔接沿海港口,空陆联动形成复合运输体系[9] - 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项目降低区域企业物流成本30%以上,解决秦巴山区物流瓶颈[10] 数字基建与效率提升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实现5G全域覆盖,智能算法优化航班调度,中欧班列平台实现货物全流程24小时监管[11] - 数智化改造使中欧班列流转效率大幅提升,依托北斗系统实时监控集装箱状态,以"数据跑路"替代"货物跑路"[11] - 数字技术重构开放通道运行范式,推动物流效率几何级提升,为内陆地区开辟数字化新赛道[12] 自贸区制度创新 - 陕西自贸区形成"区港一体化"等创新成果,通关效率提升50%,累计节省物流成本3000万元[14][15] - 自贸区以占全省1/1700的面积贡献70%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1/3以上,累计贸易值2.31万亿元[15] - 实施《提升战略行动方案》,聚焦制度型开放等六大领域,推动从"夯实基础"向"提质跃升"转变[15] 产业与贸易发展 - 2024年陕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73.4亿元(+11.7%),新能源汽车出口15万辆、货值198.7亿元,数量增长超1200倍[2][24]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39.8亿元(+20.2%),占比58.1%;对韩国进出口836.4亿元(+22.9%)[23] -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近四成,金融机构创新提供跨境融资服务,如为西部水泥办理4000万美元出口买方信贷[24][25] 农业与技术合作 - 杨凌示范区建设10个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成110多个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动农产品出口[26] - 18家科技企业组成"技术出海"创新联合体,拓展中东、中亚市场,促进中国航天标准国际化[19] - 西安高新区技术经理人促成产学研项目500多个,累计成交金额10亿元以上,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去"[20] RCEP与规则对接 - RCEP实施3年多来,西安海关为150家出口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3884份,货值42.23亿元,关税减让2.24亿元[17][18] - 同力重工凭借RCEP证书获关税减让4000万元,在区域内出口大幅增长[17] - 陕西对标RCEP、CPTPP等国际规则,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打造透明稳定制度环境[17]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积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新华社·2025-05-17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