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汽车内饰行业相关政策、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研判:消费者对汽车内饰产品需求逐渐升级,行业将向舒适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2025-05-17 10:17

汽车内饰行业概述 - 汽车内饰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工作量占车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外型 [3] - 内饰系统需兼具美观性、功能性(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产品分为硬内饰(立柱护板、仪表板、门饰板等)和软内饰(坐垫、脚垫、顶棚等) [3] - 主要材料包括织物(低端车型)、人造革(PVC/PU/超纤革,中低端车型)和皮革(中高端车型,透气耐用) [5] - 行业已形成六大成熟制造工艺:搪塑成型、PU喷涂、模内转印、模内嵌膜、水辅注塑、低压注塑,国内企业技术不输海外巨头 [7]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中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规模达1383.18亿元,汽车座椅占内饰总价值量45%,仪表板总成占13% [19][21] - 2015-2024年汽车产量年复合增长率2.75%(3128.2万辆),销量年复合增长率2.76%(3143.6万辆) [16] - 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2015-2024年产量年复合增长率49.74%(1288.8万辆),销量年复合增长率50.18%(1286.6万辆) [16] - 2025年一季度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0.4%和47.1% [16]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 - 国家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商务部推动汽车改装、租赁、赛事等跨界融合,促进汽车向"第三生活空间"转型 [8][11] - 产业链上游为化工材料(聚丙烯等)、织物/皮革、金属材料;中游为零部件生产商;下游为整车厂及维修商 [12] - 聚丙烯(PP)是主要内饰材料,2024年底国内产能达4382万吨,工艺向大型化(30-50万吨/年单线产能)、高性能化发展 [14] 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市场集中度低,企业分为外资(佛吉亚、安通林等)、主机厂下属(延锋、一汽富维等)和独立第三方(新泉股份、常熟汽饰等) [23][24] - 拓普集团2024年内饰功能件销量952.95万套(+21.14%),营收84.34亿元(+28.23%),客户包括奥迪、宝马、蔚来等 [25] - 常熟汽饰2024年汽车饰件营收55.89亿元(+24.2%),提供从设计到生产的一体化服务,拥有16个生产基地 [27] 未来发展趋势 - 环保化转型:生物基材料、再生纤维应用增加,无溶剂粘合剂、可拆卸设计推动循环经济 [29] - 智能化交互:智能表面、触觉反馈技术普及,AR-HUD与氛围灯整合,健康功能(抗菌涂层、空气监测)成为新卖点 [30] - 个性化与高端化:材质混搭(实木+铝饰条)、定制刺绣工艺提升豪华感,NVH性能优化结合香氛/按摩功能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