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科院连新明:“雪山之王”的栖息与保护有何国际意义?
中国新闻网·2025-05-18 10:33

雪豹的生态适应性与演化 - 雪豹演化出厚长毛发、烟灰色或奶黄色皮毛、长尾巴等特征以适应高山环境 [2] - 雪豹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小、数量多,提高携氧能力 [2] - 西藏札达地区发现的"布氏豹"化石是雪豹的姐妹种 [2] 雪豹在食物链中的调控作用 - 研究未发现雪豹对整个食物链有明显调控作用 [3] -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相对简单,雪豹调控作用不明显 [3] - 雪豹数量增加可能与记录手段改进及食物资源丰富有关 [3] 雪豹栖息地与气候变化 - 模拟显示未来气候变化将降低雪豹栖息地适宜性 [4] - 栖息地变化与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密切相关 [4] 雪豹种群调查技术 - 采用"花纹识别+AI辅助"方法完成全球最大尺度调查 [5] - 人工识别依赖雪豹头部、尾巴、体侧等部位的花纹差异 [5] - 红外相机技术解决了夜间调查和人类干扰问题 [6] - 三江源地区雪豹数量约为1002只 [6] 栖息地破碎化解决方案 - 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7] - 通过生态廊道连接破碎化栖息地,减少种群隔离 [7] - 措施可灵活调整应用于其他旗舰物种 [7] 雪豹保护的国际合作 - 雪豹栖息地跨越12个国家,是"一带一路"旗舰物种 [8] - 2013年12国签署"比什凯克宣言",发起全球保护计划 [8] - 中国推动跨国栖息地保护和生态廊道建设 [8] - 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监测技术、卫星追踪等合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