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 - 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 - 肥胖影响儿童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骨骼发育,并增加成年后"三高"、冠心病、肥胖相关癌症风险 [2] - 儿童减重需综合合理膳食、运动和睡眠: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用餐顺序建议先蔬菜再蛋白质最后主食 [2] - 运动建议从每天20分钟逐步增加至每周3-4次、每次20-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2] - 睡眠时长要求:5岁以下10-13小时、6-12岁9-12小时、13-17岁8-10小时,每天久坐不超过1小时 [2] - 学龄前儿童通常不推荐药物和手术治疗,需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和生长曲线 [3] 老年群体体重管理 - 老年肥胖减重可改善冠状动脉疾病和2型糖尿病,但可能轻微负面影响骨密度和瘦体质量 [4] - 老年体重管理需综合BMI、腰围和体脂率判断:男性体脂率20%-25%、女性25%-30%为正常范围 [4] - 腰围是关键指标:男性应<90cm、女性<85cm,超标可能增加慢性病风险 [4] - 管理应以保留肌肉为核心目标,避免快速减重或增重 [5] - 推荐"221餐盘法":2拳蔬菜、2掌心高蛋白食物、1拳低GI主食,配合抗阻运动和蛋白补充剂 [6] 孕期哺乳期女性体重管理 - 我国女性孕期体重增长平均达14公斤,41%超过推荐范围,产后1-2年平均比孕前重3公斤 [7] - 39%女性产后体重滞留严重:产后半年/1年/2年分别超7公斤/6公斤/5公斤 [7] - 肥胖增加育龄女性2型糖尿病、高血压、乳腺癌等风险,并影响生育特征和后代发育 [7] - 孕产期管理需分阶段:孕前维持健康体重、孕期控制合理增长、产后逐步减重 [7] - 建议孕期每周运动150分钟,选择低GI、优质蛋白、低脂食物,避免高温高湿环境运动 [7]
儿童、老人、孕妈妈……特殊人群这样做好体重管理
新华网·2025-05-18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