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管理 - 公司通过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全球化多元合作与数字化智能管理构建供应链韧性 [3] - 核心技术与产品坚持自主研发 建立全球化战略伙伴网络消除原材料独家依赖 [3] - 依托数字化系统实现供应链实时监控 突发事件可分钟级生成预警方案 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材料价格波动并调整库存 [3] - 针对5G建设等关键领域建立安全库存 供应链韧性需组织提升市场预判能力 通过数字化实现中长期预测与信息快速传递 [3] 5G-A应用 - 5G-A聚焦无缝万兆、千亿物联、确定性网络、通感算一体、空天地一体及泛在智能六大方向 [4] - 通感算一体技术使基站兼具亚米级感知能力 赋能低空经济 [4] - 确定性网络以4毫秒时延、5个9可靠性满足制造业生产线精准控制需求 推动柔性产线建设 [4] - 轻量化物联技术降低成本实现"应连尽连"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融合高轨、低轨与地面基站覆盖多元场景 [4] - 中国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为5G-A应用奠定基础 相关技术已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落地标杆案例 [6] 6G研发 - 6G标准预计2029年冻结 2030年开始商用 [6] - 公司连续3年参与IMT2030 6G推进组测试 覆盖全技术领域 质量保持第一梯队 [6] - 率先进行原型机测试 探索具身智能、沉浸式通信及群智协同等多场景价值服务新范式 [6] - 立足5G大规模商用网络技术积累 推动6G全球合作创新 为全球统一技术标准及开放可信产业市场做出贡献 [6] 收入结构转型 - 公司收入结构从"721"(运营商70%、政企20%、消费者10%)向"532"转型 [7] - 转型与运营商5G投资阶段性下降、政企数字化与算力业务增长相关 [7] - 传统CT业务具"十年一代"投资周期特点 新业务如算力、能源等尚处规模拓展期 碎片化需求导致短期成本较高 [7] - 新业务规模扩大后将降低成 本 AI等增值能力可提升解决方案附加值 终端侧AI应用将挖掘消费业务潜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