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为什么招年轻人爱?(文化中国行·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2025-05-19 06:02
博物馆创新展陈与互动体验 - 洛阳博物馆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成为热门打卡点,吸引年轻女性穿汉服模仿合影,展陈方式调整为独立展位以提升观展体验[10][11] - 甘肃省博物馆打造"绿马和朋友们之家"沉浸式主题空间,以铜奔马为核心IP设计6个生活场景,试营业期间日均接待数百人[14][15] - 苏州湾博物馆推出"家门口看大展"活动,采用裸眼3D和5G技术展示21件国宝文物,"小粉炉"成为最受欢迎展品[17][18] 文创IP开发与商业化 -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基于铜奔马设计"绿马跳跳"等形象,并延伸开发"鲵娃娃""牛哞王"等系列IP,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推动文物活化[15] - 湖南博物院以马王堆汉墓狸猫纹漆食盘为原型打造"汉小狸"IP,开发40余种文创产品,"五一"期间商圈快闪活动使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增加1.8小时[21][22] - 南京博物院围绕"小粉炉"开发40多种周边产品,与江豚壶组成CP,巡展带动文创店销售额同比增长近70%[18][19] 数字技术赋能文博体验 - 苏州湾博物馆运用三维特效显示屏旋转展示文物细节,5G大运河展览实现8省17市虚拟穿越[18] - 湖南博物院上线"山海"数字平台收录超3.2万件文物,开展"守味湖南年"线上活动吸引百万网友参与[22] - 北京舞蹈学院学生受洛阳博物馆女俑启发创作舞蹈《牵》,通过肢体语言活化文物形象[13] 跨界融合与用户生成内容 - 商业机构推出北魏女俑同款妆造服务,网络平台涌现用户创作的漫画、短视频等内容[11] - 插画师将马王堆狸猫纹样转化为现代插画,保留文物特征的同时赋予新场景[23] - 博主用糖浆复刻"小粉炉"文物,通过创意烹饪深化对文物的理解[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