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开山斧” 辟出新路来(现场评论) ——向转型要活力⑥
人民日报·2025-05-20 05:42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 大冶市曾依赖采矿及相关产业,该产业纳税占比一度超过70%,但2010年前后资源濒临枯竭,主要矿产储量不足探明总量的30% [1] - 转型升级需摒弃传统路径依赖,补齐生态欠账和人才短板,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 [1]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 冯家山矿区通过全自动生产线提取高端硅灰石纤维,产品深加工后售价从每吨400元跃升至1.3万元,技术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2] - 中冶武勘的岩洞储氢技术将废弃矿山转化为氢能仓库,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的临氢材料技术实现矿洞能源化利用 [3] 产业链延伸与区域协同 - 大冶湖高新区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链接武汉光谷科创资源,为"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配套 [2] - 飞地经济模式助力大冶企业在光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找到新增长点 [2] 资源价值重构 - 从矿石粗加工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如硅灰石纤维深加工实现资源价值跃升 [2] - 废弃矿洞通过新技术转化为能源存储设施,实现"采空区变能源仓、尾矿场变发电站" [3] 发展模式转型 - 从依赖"卖资源"转向"卖技术",从单一矿区开发转向区域产业协同 [3] - 资源枯竭倒逼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高精尖"升级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