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与实施 - 全国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基本批复完成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标志着"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1] -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作为首部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 2022年10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 具有重要历史性意义 [1] - 自然资源部通过7年努力完成空间规划体系的系统性重构 该体系成为国家空间发展蓝图和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基本依据 [1]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 - 划定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同时划定陆域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2] - 建立"五级三类"规划体系 包括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总体规划 区域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2] - 形成"1+N"工作格局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统筹交通/能源/水利等各行业专项规划空间需求 [2] 地方规划实施案例 - 北京市建立"1总规+2控规+14分区规划+120乡镇规划+1371街区控规+50专项规划"的传导体系 [2] - 南京市颁布《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等4部地方法规 形成67部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法规政策体系 [3] - 深圳市通过福田深业上城改造等项目 实现存量工业区向综合体的转型 成为城市新地标 [7] 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升级 - 新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正式施行 将年度体检报告与供地计划等挂钩 [4] - 新增"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估要求 关注人民群众实际感受 [4] - 增设"都市圈1小时人口覆盖率"等指标 引导城市协调发展 [5] 城乡融合发展实践 - 成都市通过规划引领 打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和"15分钟城乡便民生活圈" [6] - 广东省建立耕地集中整治区储备机制 计划整治23.63万亩 预计新增耕地10.29万亩 [7] - 深圳市通过规划和土地政策融合 推动金威啤酒厂等工业遗存改造为文化地标 [7]
“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绘好用好“一张蓝图”(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2025-05-20 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