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范”的语言不能失控(纵横)
人民日报·2025-05-20 06:01
让孩子"好好说话",不仅要修筑堤坝,也需做好示范。家长老师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区分表达的优与 劣、雅与俗,用正确方式抒发价值诉求。通过文化浸润,让孩子参与深度阅读、学会批判性思考,找回 语言审美与自我表达的意义,他们才能成长为有思想、能共情的个体。 语言是思想的外化,多一分则噪、少一分则寂,恰到好处方能引起共鸣。抵制网络黑话,不是拒绝新的 网络用语,而是拉好文明的缰绳,让青少年在干净的语言环境中,葆有对文化的敬畏、对文字的尊重。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好好说话",感受文字世界的意蕴万千、美妙绝伦,亦在语言流动中找寻人类永恒 的情感和智慧。 (摘编自《安徽日报》) "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生造词语,对成语、歇后语等造成冲击;"神马""童鞋"等谐音梗,充斥着错 字、别字;"绿茶""恐龙"等形容词,带有贬义和人身攻击色彩……近年来,一些网络黑话在青少年群体 中传播,引发关注。 语言失了分寸,好比脱缰的野马。当"失范"的语言遇到成长的孩子,危害更加明显。有的词语用法混 乱,能熟练用烂梗造句,却对经典文学一无所知。有的思维简化,习惯了短平快、碎片化的表达,丧失 了用概念和逻辑进行深层思考的能力。有的使用带有攻击性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