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宝回家 完璧有时(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人民日报·2025-05-20 06:01

文物回归背景 - 子弹库帛书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部典籍意义上的古书[4] - 帛书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3卷共900余字,年代约在公元前300年前后,比西方"死海文书"早100多年[4] - 此次美国史密森尼学会返还的是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共计132件(组)[4] 文物内容价值 - 《五行令》为残片,由"月名图"和文字组成,内容是按五行讲四时十二月的宜忌[4] - 《攻守占》为残片,文字按顺时针圆圈排列,内容是关于攻城守城方向、日期和时辰的宜忌[5] - 尚未回归的第一卷《四时令》相对完整,写在一块长47厘米、宽38.7厘米的丝绸上[5] 追索过程 - 1946年子弹库帛书被非法带离中国,分拆流转至美国多个机构[6] - 2022年国家文物局抓住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道德返还声明的时机启动追索工作[7] - 2023年底形成完整证据链,2024年4月30日正式提交返还备忘录[7] - 2024年6月20日在青岛国际研讨会上接收关键流转物证[8] 国际影响 - 中国联合18个文物原属国发布《青岛建议书》,提出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方案[10] -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59批次231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2024年实现8批次213件/套文物回归[11] - 此次返还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贡献了中国智慧[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