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物质”与“非物质”的辩证关系里看子弹库帛书的回归意义
人民网·2025-05-20 11:31

文化遗产保护 - 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于5月18日从美国返还中国,结束了79年的海外漂泊 [1] - 帛书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1946年非法流失至美国,共三卷900多字,涉及中国古代知识系统、宇宙观、历法等,是中国最早的帛书和数术类文献 [1] - 帛书回归为研究先秦楚人生活提供关键物证,其承载的非物质文化信息对古文字、文献、神话、科技史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1]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 - 文化遗产是物质与非物质的有机统一体,二者形态不同但相互依存共生,非物质文化通过物质载体表现和传承 [2] - 子弹库帛书作为物质遗产,为五行学说、二十四节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实物文献,两者共同构成文化基因的完整生态 [3] - 物质遗产保护促进非遗传承,帛书回归后系统修复研究可能带来学术突破,同时非遗活态传承推动物质遗产的再利用与创新 [4] 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 需建立物质与非遗协同保护机制,系统性监管避免文化基因版图割裂,解决保护碎片化问题 [5] - 帛书回归填补中华文化基因版图,后续修复研究将提升保护效能,并期待第一卷《四时令》回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