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焦点访谈|请客吃饭、免费讲座、送货上门……这些化肥“忽悠团”为何能屡屡得手?
央视网·2025-05-20 21:40

化肥"忽悠团"的作案手法 - 通过免费讲解课、提供午餐等方式吸引农民参加"讲座" [3] - 利用车接车送、请客吃饭等手段增进感情 [5] - 采用"厂家直销""送货下乡"等幌子进行虚假宣传 [5] - 通过买10袋送5袋等促销政策诱导农民大批量购买 [5] - 假扮专家推荐伪劣农资产品 [13] 伪劣化肥的特点 - 外包装标注为微生物菌剂"氨基酸碳肥",但实际为假冒伪劣产品 [8] - 宣称有效活菌数每克大于等于2.0亿,但检验结果显示不合格 [8] - 标注的肥料登记证号在农业农村部官网查询不到 [8] - 霉菌杂菌数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 [8] - 每吨成本仅300多元,但售价高达3000多元,利润惊人 [13]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伪劣化肥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需要追施含氮量高的肥料 [5] - 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甚至导致绝收 [7] - 扰乱农资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13] - 严重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生产 [13] 犯罪团伙的特征 - 具有流动性、跨地域性,选择产粮区作案 [11] - 作案时间集中在春季早稻播种之前 [11] - 目标对象多为村里的种粮大户 [11] - 团伙成员8人,流窜江西、浙江、福建等多地作案 [10] 执法部门的应对措施 - 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部署农资打假工作 [13] - 湖北襄阳采取"检查+普法"模式,传授农资真伪鉴别技巧 [15] - 山东德州重点检查进货查验制度,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15] - 安徽阜阳举办"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为农民答疑解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