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卫星发射次数、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判: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商业发射次数高速增长,产业链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图]
产业信息网·2025-05-21 09:35

商业航天行业核心观点 -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化方式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涵盖火箭发射、卫星应用、太空旅游等领域,强调私营企业参与和成本效益 [1][2] - 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7133.2亿元,其中导航与位置服务占5815亿元,卫星遥感产业170.3亿元,卫星通信888.5亿元 [6] - 2024年我国火箭发射68次,入轨成功率97%,预计2025年发射次数和市场规模(7810.4亿元)将再创新高 [4][6] - 商业遥感卫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航天大国竞争主阵地 [1][6]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民营航天企业加速涌现,成立1-3年的企业占比36%,1年内新成立企业占22.9% [13] - 长征八号甲、朱雀三号、力箭二号等新型火箭将于2025年首飞,可回收复用技术成为发展重点 [4] - 导航与位置服务占据商业航天81.5%的市场份额,卫星通信和遥感合计占比14.8%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火箭/卫星研制、特种材料、集成电路等硬件及AVIDM等软件系统,已积累大量自主知识产权 [8] - 中游:商业发射服务(2024年规模199.7亿元)、卫星测控、地面设备服务等 [6][8] - 下游:应用于林业、农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卫星数据服务 [8] 政策环境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推动商业航天安全健康发展",明确产业地位 [12] - 北京计划2028年前实现可回收火箭复飞,上海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年产能100发火箭 [12] - 广东省提出2026年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 [12] 竞争格局 - 国家队: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卫星)、航天科工集团(战略导弹/无人系统)主导 [15][16] - 民营代表: - 中天火箭2024年小型固体火箭营收9.25亿元,净利润1956.62万元 [20] - 航天科技航天应用产品营收7.84亿元(占总营收11.37%) [18] - 蓝箭航天成为全国首家实现液体火箭入轨的民营企业 [16] 未来趋势 - 技术方向:可重复火箭、模块化卫星、AI+空天信息融合加速产业化 [22] - 发展阶段:预计"十五五"末至"十六五"(2030-2035年)进入成熟期 [1][22] - 五大关键词:安全、创新、产能、成本、效率将主导行业发展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