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繁为简,考准考精考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人民日报·2025-05-22 05:59

基层考核优化改革 - 考核方式简化,不召开会议、不听取汇报、不查看资料,直接深入一线了解情况,减轻基层负担[1] - 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考核应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1] - 各地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基层干部精力更多用于抓落实[1] 考核事项精简整合 - 湖南省取消计划外考核事项和13项部门对下一级部门备案管理考核事项,归并整合涉农、民生、环保等领域考核[2] - 浏阳市对乡镇考核指标减少近2/3,力度显著[2] - 北京市建立"1+7"考核体系,1个综合考核加7个专项考核[2] - 内蒙古构建"1+6"考核体系,指标总数大幅下降[3] 差异化考核与日常监测 - 陕西省礼泉县实施差异化考核,镇街重点考核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部门按职能侧重经济或执法监督类指标[3] - 浙江省推行"无感、无痕、无形"考核,打通数据平台实现一站集成,取消年终实地考核,注重日常监测[4] - 福建省泉州市提高数据采集自动化水平,减少佐证材料[5] 考核结果运用与激励 - 山西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基本报酬+绩效报酬"制度,优秀村干部薪酬待遇显著提升[6] - 湖北省石首市依托考核结果分类画像,2024年50多名优秀干部获提拔[6] - 江苏省淮安市跟踪干部考核指标进退位情况,近两年提拔干部中经济一线和基层一线占比近70%[6] 改革成效与基层反馈 - 考核方式改进后,基层干部反映形式主义减少,抓落实时间增加,干劲更足[7] - 精简考核推动基层聚焦重点,如苎萝村从突击美化转向"平时"实干[5] - 归朝村通过差异化考核激励,从后进村发展为县"明星村",集体经济显著提升[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