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咫尺”舞台 千里心传
人民日报·2025-05-22 06:12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 评剧《咫尺千里》以故宫文物修复为题材,聚焦《游春图》的修复历程,展现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1] - 评剧作为民间剧种,其声腔韵律和表演程式源自历史积淀,此次创作是对剧种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 [1] - 舞台设计以"古画"为核心,采用画框式结构呈现修复室、书房等场景,强化工匠专注与文化使命的共振 [1] 现代视角与历史叙事 - 《咫尺千里》通过跨时空同框手法,让隋代画家、民国收藏家、当代修复师在舞台上对话,凸显传统文化内核的永恒价值 [2] - 作品淡化线性时间,以现代视角重构历史叙事,证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源于对美、技艺和文明的永恒追求 [2] - 评剧声腔与文物修复场景结合,消弭传统与现代界限,焕发文化生命力 [2] 艺术创作与协作 - 导演强调作品是团队协作成果,包括编剧、演员、音乐、舞台美术等环节,最终形成整体艺术呈现 [2] - 戏曲传承需在坚守本体美学的同时注入时代精神,而非简单复制经典 [2] - 舞台呈现融合故宫修复室与评剧院排练场,体现艺术与文化的跨领域结合 [2] 文化传承的哲学思考 - 传统文化传承不是固守,而是以敬畏之心在时代土壤中重新生长 [2] - 《咫尺千里》的落幕被视为下一个千年传承的起点,强调文化延续的长期性 [2] - 通过评剧形式展现文物修复,传递"咫尺舞台,千里心传"的文化传播理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