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抽水蓄能+”放大招
中国电力报·2025-05-22 14:21

全球可再生能源与抽水蓄能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约5.85亿千瓦,占全部电力新增装机的92.5% [1] - 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抽水蓄能被视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1]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总规模为5869万千瓦,位居全球首位,核准在建规模1.27亿千瓦 [3] - 预计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2035年达4亿千瓦、2060年达6亿千瓦 [3] 抽水蓄能的技术优势与系统价值 - 抽水蓄能具备技术成熟、寿命最长、运行最安全稳定以及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等优势 [3] -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器"和"调节阀",其价值已从单一储能扩展到系统协同 [3] - 抽水蓄能既支撑风光电力的大规模消纳,又为电网韧性提供保障 [3] - 服务特定电源项目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开发构建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储能支撑 [3] 抽水蓄能未来发展布局与政策支持 - 未来要大幅提升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投产规模,实现广泛的场景应用,推动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4] - 创新发展抽水蓄能型式,包括中小抽水蓄能项目、小微型抽水蓄能技术、混合式抽水蓄能、海水抽水蓄能等 [4] -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政策体系已较为完善,但仍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行业收益 [4] - 短期内应延续"两部制"电价政策,长远看要推动抽水蓄能全面参与电力市场 [4] 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的协同发展 - 抽水蓄能电站与新型储能共同构建"长时+短时""集中+分布"的多层次储能体系 [6] - 抽水蓄能面临秒级响应能力不足、建设周期长、选址受地理条件限制等问题 [6] - 新型储能面临安全性、规模化成本、循环寿命等技术成熟度上的短板 [6] - 抽水蓄能、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之间存在多维度的互补关系 [7] "抽水蓄能+"新模式与技术融合 - 短时响应通过飞轮、锂电、液流等功率型新型储能承担秒级调频 [7] - 中时平衡通过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联合运行,解决日内负荷峰谷差 [7] - 引入AI预测算法与数字孪生技术,动态优化多类型储能的协同调度策略 [7] - 以抽水蓄能为主体,建立集约化、聚合化的"抽蓄+"储能电站模式 [7] - "抽蓄+"电站与新能源统筹规划可提高平滑新能源出力波动的灵敏性,减少输电损耗 [8] - 抽水蓄能长时稳定的特性与新型储能灵活调节的优势互补,可构建多时间尺度协同的调节体系 [8]